您好,欢迎访问霍尔德农药残留检测仪官网! XML
快检仪器 驰名品牌

成为食品快检技术综合解决方案先驱者

咨询热线:
400-800-5896
咨询热线

新闻动态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危害(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

来源:霍尔德仪器  更新时间:2025-07-18  浏览:164次

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主要指的是在动物源性食品(如肉、蛋、奶等)中残留的抗生素。这些残留物不仅会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还可能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微信截图_20240903150547_副本.png

抗生素残留的来源

抗生素在畜牧业中被广泛使用,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以及提高饲料利用率。然而,当动物摄入抗生素后,只有一部分药物被吸收利用,其余部分则通过粪便、尿液等排出体外,进而可能污染土壤、水源和饲料,形成抗生素残留。此外,在动物屠宰和加工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导致抗生素残留在食品中。

抗生素残留的危害

过敏反应:某些抗生素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造成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荨麻疹、发热、关节肿痛等,严重时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毒性作用:长期低剂量摄入某些抗生素可能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例如,氯霉素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能损害前庭和耳蜗神经,导致眩晕和听力减退;四环素类药物能与骨骼中的钙结合,抑制骨骼和牙齿的发育;磺胺类抗生素则可能引起肾脏器官损害。

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部分抗生素具有潜在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例如,苯并咪唑类药物能干扰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和潜在的致癌与突变效应;磺胺类药物有致肿瘤倾向;喹诺酮类药物大部分具有光敏作用,个别品种在真核细胞内已显示出致突变作用。

诱导耐药菌株:长期使用含抗生素的动物性食品容易诱导耐药菌株的出现,使抗生素失去治疗疾病的价值。这给人类疾病的治疗带来困难,甚至可能出现一些药物无法控制的细菌感染。

破坏微生物平衡: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之间维持着共生平衡,对人体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然而,长期食用抗生素残留超标的动物性食品可能抑制或灭杀某些敏感菌,而耐药菌或条件性致病菌则大量繁殖,导致微生物平衡破坏。这会使人与动物易发感染性疾病,并影响某些有益菌群合成人体所需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

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各国纷纷制定了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目前,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检测法、理化检测法和免疫分析法等。

微生物检测法:利用抗生素对微生物机能和代谢的抑制作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该方法检测费用较低,但花费时间长、特异性差、灵敏度低,对微量残留检测易产生误差。

理化检测法:根据抗生素的分子理化性质进行分离和检测。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和电泳法(毛细管电泳法等)。该方法检测灵敏度较高、结果稳定、重复性好、精确可靠,但样品前处理方法复杂、分析速度慢、分析仪器昂贵且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

免疫分析法: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为基础的分析技术。该方法操作简单、取样量少、前处理简单、检测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可同时检测样品中多种抗生素残留。其中基于量子点的荧光免疫分析方法应用更为广泛因其具有荧光强度高、抗光漂白性能好等优点。

抗生素残留的我国标准

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和食品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抗生素残留的我国标准。我国《食品安全我国标准抗生素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规定了不同类型动物产品中抗生素的大残留限量。这些标准的制定基于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旨在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减少抗生素残留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综上所述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来加强监管、提高检测技术和推广安全用药理念以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5fd2864f15a2907e5dc217a5c8bb166b_%E5%AD%B5%E8%82%B2%E4%B8%80%E4%BD%931%20(1)_副本.jpg



文章来源:本站
返回